首页

sm家吧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2 18:05:48 作者:学习快评|制造业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浏览量:26113

  中新社武汉2月22日电 题: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何被誉为“陶瓷中的大熊猫”?

  ——专访武汉博物馆原馆长王瑞华

  中新社记者 张芹

  瓷器是中国古代艺文瑰宝之一。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中精品,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更被誉为“陶瓷中的大熊猫”。近日,武汉博物馆原馆长王瑞华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故事,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这只梅瓶的历史价值及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并从文物视角出发,探究文明交融互鉴所呈现的永续生命力。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何为青花瓷?为何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能成为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王瑞华:青花瓷,也称白地蓝花瓷,属釉下彩瓷。其以钴矿为原料,在坯体上绘制装饰纹样,然后施以透明釉,经1300℃高温烧制,釉面清爽透亮,被称之为“青花”。

  青花瓷产生于唐宋时期,元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花瓷已发展成熟,明清时期成为陶瓷艺术主流。中国陶瓷烧制技艺发展到元代,对于瓷胎和釉的炼制工艺、器型的塑造及烧造技术已掌握得炉火纯青,尤其在青花瓷烧制工艺上,更是日臻完善。元青花开辟了由单色釉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3年5月,北京,观众在国家图书馆内参观“明万历 青花云龙纹罐”等青花瓷器。侯宇 摄

  青花瓷给人优雅明净、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销商品。同时,元青花所展现的那抹神秘幽蓝,源自从古代波斯进口的钴料“苏麻离青”,烧制一件元青花瓷器成本不菲,流传下来的精品也相当稀少。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元青花瓷器不超过400件,因此几乎世界上每一座博物馆都以藏有一件元青花瓷器为荣。

  除此之外,元青花中人物纹极其罕见。一方面是为更好迎合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受当时制瓷工艺影响,苏麻离青钴料的晕散不适宜人物毛发和脸部特征的精细绘制,因此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元青花瓷更是凤毛麟角。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2.3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最高价成交纪录。

  武汉博物馆珍藏的这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的造型优雅庄重,纹饰繁密丰富,尤其是“四爱图”的题材,体现了古人借“梅、兰、菊、莲”喻品格高洁之气韵。像这样同时拥有精美人物纹饰及内涵的元代青花瓷极为罕见,所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镇馆之宝。

武汉博物馆珍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张芹 摄

  中新社记者:何为梅瓶?“四爱图”包含了哪些典故?

  王瑞华:关于梅瓶的特征,近代古陶瓷研究家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这样描述: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最初是盛酒用具,辽代壁画所绘也用于插花,后演变为陈设器。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较高,偏瘦,肩部向下斜,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明清时期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线角转折。

  武汉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小口外撇,短颈丰肩,通体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内无釉,造型秀美雅致,青花色泽浓艳,纹饰繁缛流畅。梅瓶以带状卷草纹和锦带纹相间,从上到下分为三组纹饰:肩部绘凤穿缠枝牡丹,上饰锦地钱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绘有“四爱图”。腹下部绘一圈宽仰覆莲纹,莲瓣中饰垂叶状祥云纹,底部绘三道弦纹。整器造型秀美,纹饰刻画精湛,线条流畅,青花色泽浓艳。

梅瓶,口小而颈短。武汉博物馆供图

  所谓“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图”“周敦颐爱莲图”“陶渊明爱菊图”和“林逋爱梅鹤图”。瓶身所绘王羲之温文儒雅,背后柳枝长垂,身前一盆兰花碧叶修长,顾盼生姿;周敦颐身着素白长衫,立于莲池之前,池内荷花亭亭玉立;陶渊明右手执杖,站在梧桐树下,小童双手抱瓶,瓶内插着一束菊花;林逋坐在梅树下,梅花绽开暗香扑面,白鹤在旁边翩然起舞……整幅画面以水墨画大写意的手法描绘,气韵生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四爱图”集中描绘了中国古代名士寄情山水的情景,体现淡泊明志追求。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特写。武汉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仅存于世的两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目前都在武汉,分别收藏于武汉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两只梅瓶的发现和收藏有什么故事?两只梅瓶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王瑞华:两只梅瓶一只是出土文物;一只是传世珍品,它们的来历也都有一抹传奇色彩。

  武汉博物馆的这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实与我有些渊源。1987年10月的一天,一对夫妻抱着一只梅瓶来到武汉市文物商店。当时我作为收购部主任,跟随老师傅王协臣学习文物鉴定。王协臣师傅仔细鉴定了这只梅瓶,认定为真品,决定出价500元收购。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这对夫妇还是抱着梅瓶离开了商店。我看到师傅眼中流露出惋惜之色,赶紧追出去,想尽办法与这对夫妻协商,最终仍以500元的价格,将这只梅瓶留在文物商店。

  2010年,武汉市文物商店与武汉博物馆合并,这只梅瓶成为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的馆藏文物,后来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存世不多的以人物图案为主题的元代青花珍品”,成为国宝级文物。

王瑞华介绍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张芹 摄

  湖北省博物馆所藏梅瓶,则蕴涵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栋被册封为郢王,而后娶明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第五女为郢王妃,并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至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就藩。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郢王朱栋去世。朱栋去世后,王妃悲痛不已,月余后自缢而亡。

  2005年11月至2006年元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钟祥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工作队,对明郢靖王陵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郢王妃的陪葬品中便有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两只梅瓶造型、胎质相似,釉色稍有不同。湖北省博物馆所藏青花发色淡雅青翠,武汉博物馆所藏则偏蓝偏深。纹饰方面,两者纹饰布局一致,主题纹饰四爱图题材和内容相同,人物细节上有所差别。

2022年5月,市民、游客在武汉博物馆观赏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藏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李长林 摄

  中新社记者:从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制作、发现到研究,如何体现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

  王瑞华:烧制元青花的苏麻离青,是一种进口的原料。因此,元青花的诞生就带着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不仅体现在颜色上,纹饰也充满浓郁异域色彩。元青花的构图追求繁复之美,数层纹饰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融蒙古的豪放、汉族的写意、欧洲的写实、波斯的纹饰风格于一体。

  尽管元青花距今已有700多年,但是它最初进入世人视野是在1929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研究中国古陶瓷的学者霍布逊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介绍了带有至正十一年(即公元1351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并将其称为“至正年”元青花。

2012年1月,北京紫禁万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迎新春艺术品拍卖会,一件元青花龙纹大罐最终以4800万元落槌。刘震 摄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依据,将伊朗、土耳其等国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瓷器进行对比研究,把凡是与之相似的景德镇在14世纪生产的成熟青花器,称作“至正型产品”,从而使元青花研究进入高潮。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河北保定、江西高安相继出土元代窖藏青花瓷,丰富了中国国内元青花瓷的实物研究资料。由此,元青花研究受到学者重视。

  我认为,可以以这只梅瓶为契机和引子,向世界各国讲好它的故事,以文化打破封固的思想,突破地域的限制,真正做好不同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完)

  受访者简介:

武汉博物馆原馆长王瑞华。受访者供图

   王瑞华,武汉博物馆原党委书记、馆长,研究馆员,中国著名陶瓷研究专家。从事文物保管、征集、鉴定工作多年。出版学术专著《中国青花瓷器鉴定》《辨识清代民窑青花碗》《武汉民间文物藏品赏析》《中山舰出水文物图说》《百年名舰 风雨历程——中山舰工作实录》;主编出版《江城遗珍》《百馆之城——武汉地区博物馆、纪念馆巡礼》等。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接受审查调查

2022年度东莞市茶山镇经济发展局部门决算》显示,该局主要承担发展和改革、外事、工业和信息化、科学技术、商务、军民融合、金融等工作。负责拟订辖区内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等。机构设置和级别等资料暂缺。

习近平:中国脱贫历程表明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赛事还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拉动效应共达到47.53亿元,占拉动效应总和的36.9%。其中“吃住”为10.7亿元;“行”为19.33亿元;“游”为8.69亿元;“购”为2.81亿元;“娱”为6亿元。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80多亿的春节档,为何出现这罕见一幕?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23年5月28日,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是国产C919大型客机的全球首发用户,也是当前全球最大用户,截至目前,已有4架C919正式交付东航。

沈铁:东北首列冷藏集装箱中欧班列顺利启程

灌溉专家欧阳赞教授带着同学们下地查看,仔细询问目前农作物种植情况、灌溉方式。“当地主要采用渠道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水库水源和种植结构单一。”欧阳赞建议采用“骨干山塘水源+微灌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方式,在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黄精关键生育期水肥使用量,从而实现黄精产业提质增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